宽敞明亮的医技楼大厅,就医环境舒适。
医技楼内的绿化景观。
福州晚报讯 昨日,记者提前探访福州滨海新城综合医院(一期)项目。“目前,福州滨海新城综合医院(一期)项目进入了内饰装修和机电施工的收尾阶段,预计春节前完成收尾,明年3月移交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明年5月开业。”福州滨海新城综合医院项目负责人刘捷云介绍,开业后将先投用500张床位,明年底再投用500张床位。
福州滨海新城综合医院是大型三甲综合医院,有三大牌子——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院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滨海院区。
营造花园式医院
昨日上午,细雨纷飞,福州滨海新城综合医院(一期)项目工地内灯火通明,医技楼、病房楼、专家公寓楼、行政楼、华福会堂等建筑都已露出真容,室外景观绿化基本完成,工人们正紧张地装修施工。
步入门诊大厅,可以看到18米高的水墨画背景墙,整个大厅明亮、宽敞、大气。门诊楼、医技楼,都设置了很多采光井、景观中庭,还有一些下沉式庭院。庭院内已设置景观绿化,旅人蕉、散尾葵、榕树……犹如小公园。此外,下沉式庭院与地下室相连,有利于地下室通风。
门诊楼和医技楼之间设计了一条横跨景观带:上方是钢结构的白色“玻璃飘带”,形似玉如意,不仅遮风挡雨,寓意好,而且透气,采光好;下方是一条景观生态主轴,贯穿两大中心庭院,并串联其他院落空间。
医院内的人性化设计还有风雨连廊,长达500米,从门诊楼前向两侧延伸,串联医技楼、病房楼,这意味着医护人员、患者雨天进入门诊楼后,可穿行各大楼,不用撑伞。
绕医院走一圈,记者感受到,这里环境优美,不仅随处可见绿色景观,还有楼顶的空中花园。
“医院绿化面积约5.4万平方米,绿化率逾35%。”刘捷云介绍,医院以“城院交融”为设计理念,院在城中,城在景中,以景观绿轴为主线,将大小景观中庭穿插于医院中,共设有景观中庭6个,并配合屋顶绿化、下沉式广场、复建花园等手法,营造多维度的花园式医院。
打造智慧医院
走过门诊楼是医技楼,医技楼背后是住院楼,记者了解到,这是按照国际第五代医院建设理念设计的,“门急诊—医技—住院”的医疗主轴可方便医护人员及患者到达医技科室,缩短医疗流程。
在医院内部,记者抬头看到,天花板已经布设物流轨道。“医院将打造智慧医院,建设和引入智能污衣被服回收系统、智能轨道物流传输系统、数字化复合手术室、AMR智慧物流机器人。”一名林姓工程师介绍。
医院内的下沉式庭院。
据介绍,智能污衣被服回收系统将污衣被服从投放口投入,便可通过管道运输、集成控制、统一回收,提高医院的整体垃圾收集效率,杜绝二次污染;智能轨道物流传输系统可以将各个科室通过收发工作站、运输轨道连接起来,通过电脑控制的运载小车在各科室之间传递物品,批量运输药剂、样品等;AMR智慧物流机器人可实现多科室、多部门的物资智能化配送和追溯管理,替代人工完成95%的医疗物资配送;数字化复合手术室将原本需要在不同手术室分期进行的重大手术,合并在一个手术室进行。
建设三大学科群
福州滨海新城综合医院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强强联手共建,重点建设神经医学、骨科学和感染病学三大学科群。
神经医学方面,两家医院将共建高水平神经医学中心。在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规划500张床位,与神经康复相关的康复楼一期将开放83张床位。
手外科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优势学科之一。在福州滨海新城综合医院,骨科和手外科规划3个病区、150张床位,将重点发展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创伤骨科、手外科、运动医学、小儿骨科、骨肿瘤、足踝外科和骨科康复等9大亚专业。
此外,借助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国内一流的感染学科管理与专家团队,福州滨海新城综合医院感染科将成为辐射全省乃至整个东南沿海区域的国家疫情防控点。根据规划,福州滨海新城综合医院(二期)项目中的感染楼将实现检验、检查、药房全配套,一栋楼相当于一座小型专科医院。平时,感染楼作为普通门诊楼和住院楼使用,遇到疫情可开启独立空气净化系统,全封闭为感染专科楼。
此外,记者从福州市卫健委获悉,下一步将加快推进福州滨海新城综合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深化“1+6+3”健康新城规划,加快推动教育、养老、地铁、快线等相关配套建设落地,全力推进福州滨海新城综合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提高福州市医疗技术水平,提升福州市医疗服务能力,对福建及周边省份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