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海上来 奋楫逐浪行
我市以项目带动深化海上福州建设
连江申远新材料产业园
福州壁头作业区12#泊位工程及罐区配套项目
连江宏东远洋渔业产业园部分已经投产
万纬福州连江物流项目
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粗芦岛核心区项目一期加快推进
宏东渔业在非洲的毛塔综合基地。(宏东渔业供图)
中景石化聚丙烯热塑性弹性体项目
碧海扬帆,奋楫逐浪。转身向海三十载,福州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跳出“三山两塔一条江”的框架,走向“七山两江一面海”的新格局,将“福州向海”的蓝图化为实景。强化项目带动,发挥龙头引领,完善配套服务,如今的海港,门机林立、巨轮穿行;腹地,临港工业提质增效。从罗源湾到闽江口、从福清湾到兴化湾,天风海韵,裹挟着雄浑劲健的奋进势能,海上福州揽八面来风,挺立于东海之滨。
【行动战报】
在建省重点项目
提前一个月完成“过半”目标
年初以来,全市重大项目建设领域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九大专项行动”和“抓项目促提升”行动,重大项目建设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1月~5月,全市新增入库亿元以上“五个一批”项目883项、总投资4816亿元;我市分级管理的在建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79.7亿元,提前一个月实现“过半”目标;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210.3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49.1%,超序时进度7.4个百分点。
挺进深蓝
耕海牧渔打造“蓝色粮仓”
连江粗芦岛,挖掘机在黄色的路面上挥舞手臂,这条名为“启航大道”的疏港路已完成接线段砂桩施工和路基第一垫层回填,未来将通向一座现代化的国际远洋渔业母港。目前,母港一期工程已经完成招投标,正在进行动工建设前期工作。
与一般的停靠港和干线挂靠港不同,母港需要大型邮轮进出所需的所有设备设施,包括补给、废物处理、维护与修理等。母港也是所有游客出发和到达的集散地,为船员和游客提供“吃、喝、住、行”综合服务。
这也就意味着,粗芦岛将建成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远洋基地。按照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规划,粗芦岛作为核心区,规划布局现代化国际远洋渔业母港、远洋水产品精深加工园、海洋生物制品产业园、远洋渔业特色小镇等十大功能片区。
作为全国第三个批准建设的国家级远洋渔业基地,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定位为立足福州、服务全国,将发挥远洋渔业产业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推动现代渔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助力福建、福州更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
现代渔业“走出去”,福州已有先行者。福州宏东渔业股份有限公司在非洲的毛塔综合基地是我国境外投资规模最大的远洋渔业基地,被商务部评为全国对外投资示范项目。
一艘艘来自毛塔综合基地的船运载着货物靠岸福州的码头,其中的鱼软骨将被运往连江的宏东海洋生物产业园。在那里,鱼软骨被破碎、酶解、固液分离,提取出高纯度的硫酸软骨素,取代强碱蒸煮-碱性蛋白酶酶解的传统工艺,避免了高温碱处理过程的弊病,有效地提高了软骨素提取效率,缩短了生产周期,也大大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
宏东海洋生物产业园是宏东远洋渔业产业园一期项目,其中的硫酸软骨素项目为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项目,主要利用软骨鱼鱼骨,研发生产海洋硫酸软骨素及胶原蛋白,延伸蓝色海洋产业链。
除了硫酸软骨素项目,源丰鲍鱼精深加工项目也已投产。该项目主要是帮助解决连江鲍鱼产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问题,主要加工产品为冻鲍、干鲍和休闲食品,全面投产后可以解决连江20%的鲍鱼加工需求,提高连江鲍鱼产业的定价权和话语权。未来,宏东还计划整合远洋渔业资源和周边较为松散的水产业供应链资源,形成强有力的现代渔业产业集群,助力渔业转型升级。
在空间上,远洋渔业横向进军海洋,深水养殖则纵向朝海洋深处拓展。“振鲍1号”“振渔1号”“福鲍1号”的下水让渔民尝到甜头,他们要将这一模式进行推广。黄岐半岛海域,“百台万吨”深远海养殖装备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前期筹备,年内力争实现10个平台下水的目标。
龙头引领
提档升级强化“蓝色动能”
福清江阴港城经济区中景石化科技园,一座布满管道的“庞然大物”高高矗立,这是省内首个丙烷脱氢装置,不久前正式投产,将年产75万吨丙烯和5万吨氢气。
这条生产线可基本满足中景石化两条年产共100万吨聚丙烯薄膜的生产原料需求。不仅如此,该项目的投产还标志着中景石化全产业链全线贯通,成为当今全球唯一构建起从丙烷、丙烯、聚丙烯到聚丙烯薄膜的最完善的四级碳三产业链的民营企业,福建烯烃化工行业也因此有了重要的原材料保证。
在已投产的聚丙烯、聚丙烯薄膜、液化石油气等项目基础上,中景石化还将建设共聚聚丙烯项目。目前,全球最大环管反应器正在中景石化120万吨共聚聚丙烯项目工地吊装。项目投产后,可改变我国共聚聚丙烯大量依靠进口的局面,补齐聚丙烯内循环产业链,大大提升福州市在化工产业链中的地位。
中景石化生产的聚丙烯源源不断地在生产线上完成打包、装柜,从江阴港出发,经过“丝路航线”,出口到东南亚;来自国外的化工原料页岩气通过远洋低温船液化后,到达福州壁头作业区12号泊位,经由码头卸到泊位配套罐区的低温罐中储存,而后将通过管道送到中景石化的工厂中用于生产。
自有化工码头和物流储罐区,为中景石化加速打通全产业链、实现内部循环发展提供助力。“我们还计划与上下游产业链及关联企业合作,将码头吞吐量发挥到极致。”中景石化总经理朱泽斌说,福州壁头作业区12号泊位预计2年~3年内实现满负荷运转。
在福州,像中景石化这样引领临港工业发展的龙头企业还有不少。
在连江可门经济开发区申远新材料一体化产业园,申远二期年产40万吨聚酰胺一体化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其中,1条年产20万吨己内酰胺生产线已投产,标志着以申远新材料为龙头的临港产业加速崛起。
作为壮大我市临港工业的抓手,申远新材料一体化产业园以商招商,吸引了多家产业链关联企业落户。其中,绿色纺织产业园、电子特气、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等项目已开工,构筑临港产业生态圈。
在申远二期附近,申马环己酮二期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火热景象。该项目是延伸申远己内酰胺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二期项目投产后,将提高我国高品质环己酮的生产能力和产量,提升国内纺织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完善配套
多点突破优化国际“蓝港”
港以城兴,城以港兴,沿海城市的发展与港口建设息息相关。现代化的港口通常具有面向海洋和面向陆地的双向腹地。福州在向海进军的同时,也在扩大港口腹地,提升港口的影响力和辐射力,集聚人流,吸引资金流和信息流。
从江阴港城沿着福州绕城高速公路一路向北,滨海新城的工地上建设正酣。滨海新城坐拥空港、海港、陆港、信息港,开放的优势与生俱来。在这片18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立体交通网络由滨海向内陆延伸,不断拓展福州的港口腹地。
滨海快线(即福州至长乐机场城际铁路F1线)是我省重要的城际交通线路,建成后将串联起铁路、空港及城市轨道交通网,成为福州市中心与滨海新城之间的快捷交通动脉。截至6月底,工程全面有序开工建设,已完成投资49.5亿元。其中,2个地下站封顶、1个高架站完成主体结构、1座隧道完成矿山法施工、盾构法隧道累计掘进8.5公里。
建码头、修铁路、辟航线、强物流,机场二期扩建工程的开工,让长乐国际机场朝着国内一流枢纽机场的目标又迈进一大步。
机场二期扩建工程总投资214亿元,计划在现有T1航站楼东侧新建25.5万平方米的T2航站楼和一条长3600米、宽45米的第二跑道,在T1、T2航站楼中间建设8万平方米的综合交通中心和12.2万平方米的停车楼,并引入地铁、高铁、城市快速公路等。项目建成后,长乐国际机场将成为国内领先的省会机场、国家综合交通枢纽。
以长乐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为核心,福州加紧推进以福州至长乐机场城际铁路(F1)、福莆城际铁路(F2)、福宁城际铁路(F3)等3条城际快速铁路,机场高速公路、机场第二高速公路等两条高速公路为放射骨架的“1+3+2”立体综合交通体系,力争形成闽东北主要城市间1小时交通圈,将福州的港口腹地进一步拓展至闽东北地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