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福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行动纲要》。这是福州市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秉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的创新理念和重大实践,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全力打造新时代有福之州、幸福之城,推动“十四五”发展目标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任务落实到位的重要举措和具体抓手。
福州这样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
福清江阴国际码头。
今后五年,福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擘画的蓝图,按照福建省委关于“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的要求,坚持系统观念,重点建设福州滨海新城、福州大学城、东南汽车城、丝路海港城(江阴港城、罗源湾港城)、福州(长乐)国际航空城、现代物流城,打响海上福州、数字福州、新型材料、海港空港、闽都文化等五大国际品牌,实施党建引领、科教兴城、龙头扶引、扩大内需、改革攻坚、区域协同、绿色发展、温暖榕城、平安福州等九大专项行动,推动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取得更大突破。
《行动纲要》
明确了七大工作目标
一、经济发展取得新实效
经济总量在中国主要城市中争先进位,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产值实现翻番,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接近3%,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5%,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倍增达4000家以上,三产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0%。
二、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国企改革、县域集成改革、三医联动改革、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集成改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进展,“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城市信用排名保持中国前列。打造海港空港国际品牌,机场旅客吞吐量超2200万人次,福州港货物吞吐量突破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800万标准箱。建设海峡两岸交流合作中心,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先行城市。
三、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新时代文明建设取得更大成效,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繁荣发展,闽都文化软实力显着提升。
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任务加快推进,大气、水、土壤、海洋等环境质量总体保持优良,河湖水系治理成为全中国典范,森林覆盖率达58、5%,空气质量排名保持中国重点城市前十位。
五、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着提升,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备,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
六、市域治理再上新台阶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政府职能加快转变,社区治理能力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结构持续完善,平安福州、法治福州建设达到更高水平。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更加完善,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加快形成。
七、省会能级实现新提升
建成区面积达到500平方公里左右,城区常住人口达500万人,省会首位度和辐射带动力显着提升。打造海丝枢纽中心,争创国家中心城市。
实施九大专项行动
加快建设
现代化国际城市
一、党建引领专项行动
行动目标:
全面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体制机制,不断推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当好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示范城市。巩固和发展大团结大联合局面,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凝聚智慧力量、提供坚强保证。
重点任务:
(1)当好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示范城市。
(2)加强组织保障建设。
(3)广泛凝聚各方力量。
(4)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二、科教兴城专项行动
行动目标:
依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科技强市、教育强市建设,高标准建设各类创新平台,加快打造全国一流大学城,推动建设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建设创新型省会城市,全面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重点任务:
(1)加快教育强市建设。
(2)建设福州大学城。
(3)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
(4)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改革。
(5)建设高水平科技研发创新平台。
(6)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三、龙头扶引专项行动
行动目标:
坚持把经济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三个福州”为重点,着力扶引大龙头、培育大集群、发展大产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构建质量优、效率高、动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和行业话语权的龙头企业、产业集群,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超过50%,海洋生产总值达4250亿元。
重点任务:
(1)打造数字福州国际品牌。
(2)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
(3)打造海上福州国际品牌。以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推进海洋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开展涉海金融服务模式创新。挖掘海洋资源潜力,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培育一批海洋经济龙头骨干企业,大力发展远洋渔业,推进“百台万吨”深远海养殖平台等项目建设,持续壮大临港产业。
(4)打造新型材料国际品牌。
(5)建设东南汽车城。
四、扩大内需专项行动
行动目标: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建设消费中心城市,力争“十四五”时期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60%。深入实施内循环培育、双循环示范工程,投资消费潜力持续释放,经济发展空间有效拓展,通过建设丝路海港城、国际航空城、现代物流城,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打造中国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构建中国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通道。
重点任务:
(1)打造海港空港国际品牌。(2)建设现代物流城。(3)抓好“菜篮子”工程。(4)打造东南会展高地。
下转A4版
最新评论